1、急性期:发病非常急迫。皮肤的特点是有许多密集的红点(丘疹)和红斑。皮肤表面轻微肿胀,但很快就会变成小红斑(丘疹)和水泡。水泡破损后溃烂,可见明显的*色液体或*白色半凝固液体结痂,厚度不一,散在小红斑周围。面部皮肤可能红肿。腋窝、腹部、臀部等部位常合并溃疡。损伤可能会继续感染。宝宝明显瘙痒易怒。
2、亚急性期:由于治疗不当和不及时,是由急性期湿疹的变化引起的。红肿、结痂逐渐减轻,皮肤损害以小红斑(丘疹)为主,出现一些类似头皮屑的白色肿块,残留少量小红斑和溃疡面,瘙痒感较轻。
3、慢性期:由急性期、亚急性期改变,也可能是慢性期的开始表现。反复发作,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大、丘疹、鳞屑、色素沉着。大部分分布于四肢。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会出现急性发作和明显的瘙痒。
4、脂溢型多见于1~3个月的婴儿。宝宝的额头、脸和眉头皮肤通红,布满*色油腻的鳞片,头顶可有厚厚的*色液体结痂。严重时,下巴、颈部、腋窝、腹部、臀部凹槽可有瘀伤、潮红和渗出物。
5、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大的婴儿,尤其是肥胖的婴儿。面颊两侧可见对称的红色小颗粒丘疹,伴有小水疱和红斑,底部水肿,片状糜烂,*色浆液性渗出。
6、干燥型多见于6-12个月的婴儿。皮损表现为小红点(丘疹)、红肿、硬糠醛样鳞屑及结痂,常见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外侧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