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湿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脱发验案
TUhjnbcbe - 2021/5/25 18:10:00

脱发症为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后天性脱发西医学分为斑秃、脂溢性脱发及症状性脱发等,中医学称之为“油风”、“发蛀脱发”等。对其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一般分为肝肾阴虚、血虚、血热及湿热蕴结4个证型,临床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脱发的文献研究指出,中医学将补虚作为脱发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辅以活血化瘀、清热、解表和祛湿等治法,注重内治和外治相结合,重视调养肝肾和脾胃,内服则选药平和。中医治疗脱发已有多年经验,且效果显著。现通过验案报道,希望能对脱发的治疗提供借鉴。

典型病案:

患者男,27岁。主因脱发半年余,年2月25日就诊我院门诊。患者自诉晨起枕头上见数十根发丝,伴头皮痒、脱屑及油腻感较重,曾使用防脱生发洗浴用品1月余,脱发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刻诊:纳食无味,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易疲乏,大便不成形,小便频,夜寐欠佳,舌红,苔白腻、略*,脉弦细。中医诊断:脱发,肝肾亏虚证。治疗原则为补肾疏肝、养血滋阴。

穴位埋线处方:处方一为太溪、太冲、膈俞、肾俞、脾俞及头发稀疏处;处方二为绝骨、足三里、血海、关元及头发稀疏处。埋线后线体完全吸收约3周,每隔3周再埋线1次,4次为1个疗程,两张处方交替应用。嘱咐患者清淡饮食,适当锻炼。治疗过程: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诉脱发明显减少,头皮屑减少,头皮油腻感较前减轻,且有新生毛发长出,纳食渐复,二便调,精神状态较前显著缓解,睡眠仍欠佳,舌红,苔薄白略*,脉弦。治疗6个疗程后,患者精神状态佳,脱发症状消失,头皮清爽,发质变好,有大量新生毛发长出,纳食可,睡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

讨论:

脱发为常见症状,病理性脱发指头发异常或过度脱落,导致原因很多,西医究其病因有雄激素性脱发、神经性脱、营养性脱发和感染性脱发等。中医有其独特的辨病和辨证体系,在其整体观的指导下认为脱发与肝肾密切相关,《金匮要略》有云“夫失精者发落”,“肝主疏泄、主藏血,肾藏精,主生殖,其华在发”,若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则无力输送物质滋养毛发,从而引起脱发。患者未婚,自诉手淫频繁,损伤肾精,且工作繁忙,踌躇不得志,致肝失疏泄,食欲不振,一派肝肾亏虚,肾精不能濡养、肝气不能疏导之象,又见纳差,大便不成形,平素畏风、恶寒等脾寒运化失调之证,舌脉亦为佐证,故辨为肝肾亏虚之脱发,治法当补肾疏肝、养血滋阴,直捣病机,处以肝肾不足、乌发壮骨。埋线疗法是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埋入相应穴位区域,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穴位埋线是一种复合型治疗方案,初起为机械物理刺激,后为生物及化学刺激。羊肠线或者蛋白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以破坏分解吸收这种异体蛋白,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成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进一步激发免疫反应,活跃免疫系统。埋线后,形成一种复杂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长期持续性的穴位刺激后,可提高穴位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以达到治病目的。穴位埋线中,太溪穴功可清热生气、滋肾固精,太冲穴清肝泻火、燥湿,膈俞理气宽胸、活血通脉,肾俞外散肾脏之热,脾俞益气壮阳、健脾和胃,绝骨疏肝益肾,足三里升发胃气、燥化脾湿,血海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关元补肾培元,脱发患处局部物理化学刺激可行气活血。

亚平连锁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脱发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