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感受外界刺激、分泌、调节体温等作用。皮肤也是最外在的器官,密切接触环境中理化与生物因素的刺激,因此,皮肤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的还可危及生命。在众多的皮肤病中,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既可见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由于发病率高,剧烈瘙痒,AD对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关于AD的治疗也是皮肤科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目前在治疗AD方面有哪些新进展?新版中国指南又是如何制定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邀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为我们详细解答。
专家简介张建中教授
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国际特应性皮炎研究会理事,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整形美容与再生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湿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毛发学组组长。
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等杂志副主编,JournalofAmericanAcademyofDermatology、ChineseMedicalJournal、SKINmed等杂志编委。在国际上首次报告“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首次报告“妊娠股臀红斑”,首次发现RPL21基因是先天性少发症的致病基因,提出了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在国内首先发现了游泳池肉芽肿病,组织了我国特应性皮炎、皮肤型红斑狼疮、雄激素性秃发等多种皮肤病诊疗指南的制定,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卫健委长学制教材《皮肤性病学》,发表论文余篇,主编著作20多部,参编40多部,年获中华医学会奖,年获国际皮肤科联盟(ILDS)杰出贡献奖,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同年还获中华医学英文版“登峰计划优秀论文奖”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杰出贡献奖,年获“国家名医”称号。
问:AD在我国皮肤科领域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目前AD患病率是怎样的?具体有哪些临床表现,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哪些影响?
张建中教授:特应性皮炎简称AD,通常大家说的湿疹、顽固性湿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都属于AD的范畴。AD在中国发病率很高,在儿童中大约为10%~15%。在成人大约为2%~8%,皮肤科最多见的皮肤病就是AD。AD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为丘疹伴有渗出,有的丘疹不伴有渗出(如亚急性湿疹),有的皮肤干燥肥厚(苔藓化),有的为一个一个的结节(痒疹样),发生在头皮可有大量脱屑,还可表现为手湿疹、阴囊/外阴湿疹、肛门湿疹。不管是什么样的皮疹,都有剧烈瘙痒,严重时影响睡眠。部分儿童AD可随着成长逐渐减轻和痊愈,而大部分青少年和成人患病的AD基本上为慢性经过。我们经常形容特应性皮炎就是皮肤科的高血压、就是皮肤科的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除了皮肤的表现之外,40%~50%的AD患者会发生过敏性鼻炎、10%~15%的病人会哮喘和过敏性结膜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我们常常把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湿疹叫做过敏三联症,说明AD病不仅是一个皮肤病,更是一个系统性疾病,所以要特别重视。
问:最新版中国AD的诊疗指南已于年2月发表,您作为牵头专家,可以介绍一下您们在新版指南更新前所做的工作有哪些?指南更新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张建中教授:版的指南是在版的指南基础上修订的,两个版本时隔6年。在这6年中,医学的进展是巨大的,特别是关于AD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进展很快,这些进展为AD的诊疗带来了巨大变化,因此及时修订指南非常必要。具体到版指南,在AD发病机制方面;强调了2型炎症,过去2型炎症的强调的不够;在分类方面,过去分成婴儿、儿童和成人三个期,新版指南则把AD分成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和老年期AD。关于诊断标准,版只用了一个Williams标准,版指南中把两个新的中国标准加了进来,就是除了有英国标准Williams标准之外,把中国的成人与青少年标准(张氏标准)和中国儿童标准(姚式标准)也加进来。两个中国标准都比较简单,各有三条,所以非常易于在临床上应用。据了解,中国标准在我国皮肤科医生中使用率已达到60%~70%,这个相当了不起的;在治疗方面我们增加了新的药物,比如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还有加了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瘙痒疗法等等,所以版比版更加全面,也能反映AD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对中国皮肤科医生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问:目前在儿童AD治疗方面有哪些新进展?张建中教授:儿童AD患病率比成人要高,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儿童AD患者,那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儿童AD的治疗原则基本与成人类似,但是更强调皮肤屏障作用的保护(如洗浴和保湿润肤剂的使用),儿童AD对治疗的反应也比成人快。关于新药在儿童的应用,一般原则是:一种新药,如果要做临床试验,一般是先在成人做,在成人证明了安全性和疗效以后再用于儿童,也是体现对儿童的保护。比如最近几年的生物制剂、PDE4抑制剂、JAK抑制剂,已经在成人开始使用,在儿童则刚刚开始做临床试验。我们在版指南中增加了新的药物,即体现与时俱进。一旦儿童的临床试验证明某种药物安全有效,我们就会及时把它们加进儿童AD的治疗方案中。
问:如果再制定新版中国AD的诊疗指南在您觉得会在以往基础上做哪些更新?重点内容包括哪些?张建中教授:首先一定要与时俱进。比如病因学的研究进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的研究进展都当有所反映,如我们注意到国际上开始注意AD的共病、微生态(如皮肤或肠道菌丛)在AD发病中的作用,在治疗方面,除了IL-4受体单克隆抗体已经上市,未来3~5年内可能会有3~5个生物制剂和更多的小分子靶向药上市(包括JAK抑制剂、PED4抑制剂和中国原创的芳香烃受体调节剂),这些药物的上市可能会彻底改变AD的治疗,在新版指南修订时一定要反映出这些重要进步,使新指南真正发挥指导中国皮肤科医生规范化诊断和治疗AD的作用。
编辑:孙富康
排版:高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