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湿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艾灸后,出现这些情况,说明离治愈只差一步
TUhjnbcbe - 2021/1/3 2:15:00
我们都知道,艾灸之后,往往出现3种反应:

1、治愈或减轻;2、加重或出现新症状;3、没有反应。

在3种反应中,以第2种最为常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排病反应”。经常有灸友说,艾灸后身体哪里不适,如痰多、腹泻、犯困等,不知道是治坏了还是快好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艾灸后出现哪些症状属于排病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又该怎样做才能尽快治愈?

第1种:治愈或减轻

这是多数灸友都希望出现的一种反应。艾灸过后,如果正气占据绝对优势,出现的反应就是治愈或减轻,这时吃得好、拉得好、睡得好,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松快”。

第2种:加重或出现新症状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反应,也是今天我们探讨的重头戏。多数灸友都是在身体出现了明显不适症状后,才寻求艾灸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脏腑不和等症状,艾灸过后体内正邪相争,会展开一场艰难的“拉锯战”。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就会表现为现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的现象(排病反应)。我们可以把排病反应简单归为2类:1、驱邪外出,2、培补正气。

1、驱邪外出

这里的“邪”主要指实邪,就是体内的湿气、痰浊、瘀血等垃圾,驱邪就是给身体泻实。打嗝、咳嗽、矢气艾灸时有的灸友会感觉腹内气流走动、肠蠕动加快、腹中鸣响、矢气、打嗝等,这些都是腹内大气运转的良好表现,即腹气运转,中焦气机通畅。中焦是承上启下的位置,中焦气机通畅有利于全身气机的调畅。大便、小便、月经、白带等有的灸友会出现一些大小便异常的反应,如小便中出现白色沉淀物,这是排泄积滞、病邪消散的征兆。有的灸友常会大便增多,有的呈黑色球形硬便,有的呈黑色柏油样便,有的呈白色黏脓样大便,也有的呈水样便,这些是灸友肠中积滞通开、湿浊通下的表现,当这些积滞被排出之后,人的精神体力会明显恢复,食欲也大增,疾病明显好转。女性还有一个泻实的方式,就是每月的例假。在用艾灸调理身体的过程中,常常伴随月经的变化:比如经量增多,月经颜色加深或血块增多或出现粘稠状物质,月经周期紊乱等。这是因为艾灸之后,人的体质发生了变化,月经作为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除了月经,白带也常出现异常,一般说明体内湿热过重,或任脉带脉受损。排汗、长湿疹排汗是艾灸之后极为常见的现象,如果湿气特别重,常会出现长湿疹的情况,湿疹会全发出来。有个姑娘湿气特别重,艾灸之后,身上的湿疹此起彼伏,尤其刚开始艾灸的时候,连头皮都发痒,还流汗,每天挠个不停,而后腋下、腹部、腿部都陆续长出疹子,奇痒难忍。但是坚持灸了不到一个月,这些疹子就都消失了。其实,这就是湿邪从汗孔排出,寒湿排出了,疹子当然也消失了。

2、培补正气

上面说的都是实邪,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艾灸之后,身体不会出现明显的泻实反应,但整个人会蔫了吧唧的,非常懒散。疲惫、犯困、嗜睡灸后嗜睡困倦是典型的“浮阳归元”现象。“浮阳”就是阳虚外浮,阳气不足好比无根之火,漂浮于外,人会比较兴奋,但其实身体内部亏虚得厉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后果可想而知。艾灸起到“归元”的作用,灸后人体元阳得到补充,让虚浮的阳气归位,人的兴奋状态得到调整,就会感觉到嗜睡、乏力。灸后疾病加重有些灸友灸后出现疾病加重的现象,往往出于担忧而停止施灸。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细细分辨原因再来决定是否继续施灸。施灸后,人体的正气被激发,但经络还未疏通好,正邪斗争加剧,反而出现疾病症状加重的表现。这标志着人体正气的恢复,机体有能力抗邪了。这种情况如果坚持施灸疾病就会好转。

第3种:没有反应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管怎么艾灸,身体毫无反应,就像“油盐不进”。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却是最棘手的一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艾灸方法不对路,导致判断出现偏颇,配穴不准;

二是,沉疴日重,灸量过少,导致杯水车薪,起不了太大作用;

三是,一边艾灸,一边保持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这边注水那边漏水”。

总体来说,如果以时间为分界点,从短期来看,多数人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排病反应,而从长期来看,体质都无一例外地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旨》曰:“凡灸诸病,要持之以恒,必火足气到始能愈”。就是说,只要艾灸足够的时间,灸到足够的量,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反之,如果调理者身体内部的病没好,效果还不明显,往往是因为坚持得还不够。戳原文,选购艾灸用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艾灸后,出现这些情况,说明离治愈只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