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岁姐姐亲了下刚满月的弟弟,没想到让他进了ICU!还险些丧命…
看到孩子红扑扑胖嘟嘟的小脸蛋,
很多人都会忍不住想亲一口。
然而,你可能想不到,
对孩子充满爱意的亲吻,
也许会伤害到孩子
家住汉阳的毛毛出生才一个月,是家中的二宝。6岁的姐姐十分喜爱他,每次放学回来后,都要抱一抱、亲一亲。
一周前,姐姐出现轻微感冒症状,家人也没怎么在意,并没有隔开姐弟俩。随后,毛毛便出现阵发性咳嗽。在家自行用药后,病情没出现好转。
去年11月30日,毛毛病情加重,出现呼吸费力、小脸小嘴发乌,心急如焚的家人医院急救。经检查,毛毛患上了重症肺炎,虽然给予了毛毛吸氧等对症治疗,但他的病情进展迅速。当日下午五点,病情危重的毛医院。
在急救过程中,毛毛呼吸心跳曾一度微弱至骤停,但急诊医护不愿意就此放弃,8名医护齐心协力,一直在轮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持续一个小时,终将毛毛从死亡线上拉回。后来,毛毛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8个月的女婴萌萌出生后反复长湿疹,一直在医生指导下用外用药治疗,控制得还不错。
因为受热皮疹加重了,痒得抓破了皮,妈妈给她涂抹了药膏,并未在意。没几天,萌萌头上突然长出不少水疱,很快蔓延到整个头面部,看上去很吓人。
医院治疗时,萌萌的头和脸上密密麻麻分布着绿豆大小的水疱,有一些已糜烂结痂,头皮上还有一大块油腻黄褐色结痂,宝宝的整个头可谓是“体无完肤”。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被嘴角“上火”长疱疹的妈妈亲了一下,萌萌因此被传染了病毒,妈妈得知后悔不当初。
医院皮肤科主任付桂莉介绍,市民俗称的“上火”长疱,实际上是因“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所致。亲吻时,携带的病毒通过孩子破溃的皮肤传染给宝宝,引发了孩子“疱疹性湿疹”。
人体携带着各种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可以和人体和平共处,但在抵抗力下降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时,这些微生物又可以致病。
而小宝宝年幼,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如果家人携带病菌,很可能通过密切接触把病菌传染给宝宝。
36岁的曹先生是光谷一家IT企业的行政经理,与妻子结婚10年,才喜得一子,取名果果。这天,7个月大的果果突然高烧39℃。
医生在接诊时,看到了孩子家长的一个“小动作”——当时果果有些哭闹,果果的妈妈和奶奶时不时就会亲孩子嘴安抚他。
医生一问才知,曹先生家人平时都喜欢亲果果的小嘴,还喜欢把一些不易嚼碎的鸡肉、鱼肉,亲自嚼碎后再嘴对嘴喂他。顺着这条线索,医生检查确认,果果患的正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毒存在于咽部分泌物中,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密切接触,所以又称“接吻病”。
经对症治疗,昨日果果病情得到了控制。
专家说,“接吻病”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发病比感冒重。这种病的致病病毒,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曾隐性感染过,只是未发病。通过亲吻孩子嘴或嘴对嘴喂食,很容易传给免疫力较低的孩子,所以5岁以下儿童是“接吻病”高发人群。建议父母最好不要湿吻或嘴对嘴喂小孩,可为孩子接种EB病毒疫苗。这种病急性发作后一般不会复发。
其实很多常见病原体无处不在,很多成人可能都是隐性感染者,而婴幼儿免疫力还未发展完善,更容易被感染,有些情况还会比较严重。
成年人需要注意并做到下面这四点:
第一,父母最好不要嘴对嘴亲吻小宝宝。
成人口腔中有很多种致病微生物存在,尽量不要和宝宝嘴对嘴的亲吻,尤其是新生儿。和宝宝亲密互动是亲子间情感交流的表达,父母可以选择亲脸颊、亲额头、拥抱、牵手,需要注意的是,在父母生病期间,这些亲密互动就应该停止。
第二,不让陌生人亲吻小宝宝。
理由很简单,我们都不清楚陌生人的身体状况,不知道他有什么传染病,因为不能让他亲吻小宝宝。
第三,不要嘴对嘴給小宝宝喂食,进餐时不要和孩子合吃一份。
一些大人给宝宝冲配奶粉后,常常喝一口试试温度,这么做是不对的,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最好的办法,将奶水倒在手背上试探体温就可以了。还有些老人,在宝宝添加辅食后,将食物嚼烂后再喂给宝宝,更加不可取了。也会造成病菌的传播感染。
第四,从外面回家后,建议先漱口、洗脸、用肥皂洗手,更换衣服后再接触宝宝,减少手口和飞沫的传播几率。
[来源:楚天都市报编辑:芃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