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湿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端午节将至,这5种人不要多吃粽子,吃了反
TUhjnbcbe - 2023/8/2 20:19:00

今年的端午节终于来了,清香的粽子,软糯滑腻,口味多样,过节不吃上几个心里总是痒痒的,什么蛋*肉粽、栗子肉粽,蜜枣粽、蜜豆沙粽等等。

但你知道有些人不适合吃粽子吗?吃了反而伤身!

有些人吃粽子后,胃胀疼,喉咙里有一股气往上冲,特别难受;还有些人是吃完粽子不久就反胃酸、烧心等。而且,这种症状若不调理,往往绵延数年甚至数十年。

粽子主要是糯米做的,糯米不是补中益气养胃吗?吃了为什么会胃不舒服呢?糯米到底对脾胃好不好呢?

糯米粽子特别补

最早的粽子,牛角形的,叫做“角黍”,角黍的历史比屈原可还早。

夏至这天,寒气趋于消尽,热气日渐饱和,用生于阴柔之水的菰来包裹被称作“火谷”的黍,体现了“阴阳尚相裹”,古人往往用这样质朴的语言与大自然沟通的。

不过古人往往用粘大*米(黍)做粽子,现在都是糯米,两者温热、补虚的功效是类似的,大*米稍强,现代研究大*米营养也更丰富。

糯米就是糯稻脱壳的米,在南方称为糯米,在北方多称为“江米”。中医认为糯米甘,温,可以补中益气,益气健脾。

《本草纲目》“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

脾胃虚寒的人容易拉肚子,小便清长,脾胃功能弱气血化生不足,正气虚,然后动不动就容易出汗。

《本草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

糯米甘温,尤其适合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不想吃饭、拉肚子和气虚引起的出汗、气短无力等症,也适宜神经衰弱、病后产后食用。

古人认为“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和容易拉肚子的人(脾胃虚寒),热糯米粥是非常好的。

那为什么有人吃糯米粽子吃出脾胃不适,胃胀,嗳气,反酸来呢?

糯米好不好关键在于吃!

糯米对脾胃好的关键在于——怎么吃、如何吃?《本草纲目》里,糯米如何对付脾胃虚寒导致的自汗,气血亏虚呢?

李时珍先生的建议是拿糯米和小麦麸(同炒),再研磨成粉末,每天吃三钱,同煮米汤一起喝下。包括在其它古医书里也是这样,基本都是建议把糯米研磨成粉,煎汤来对付脾胃虚寒。

糯米到底养脾胃还是伤脾胃?答案在于你如何吃。

在《本经逢原》里写到: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如果你把糯米磨粉和大米煮在一起烧粥喝,那它不仅不粘滞,而且补脾肺,利小便。。。如果制作糕点就不容易消化了,病人不要吃。

在把糯米做成粽子,或者其它糯米糕、驴打滚等冷食的过程。会反复揉捏捶打,增加其黏性,尤其是现在还会加入很多的油、糖、肉等高营养食物,使口感和质地变得更好。

本来就是粘滞、滋养、难以消化的吃法又加入更多难消化的糖、肉等,脾胃就更加发愁了。

而且吃黏黏的糯米食物往往咀嚼不充分,脾胃运化它就需要更多的动力,正常人过节吃一些还好,如果本就是脾胃虚弱的人,负担太大脾胃就容易反抗了。

这些人不宜多吃糯米粽

这些人不宜多吃糯米粽:

1、脾胃虚弱,痰湿重的人

平常痰湿重,整天觉得疲倦、没力气,肚子胀闷,经常打嗝,胃酸较多的人,就不要吃了,特别是凉的粽子更要避而远之。

2、小儿经常口气酸臭、大便臭,容易积食的

3、湿热体质,痰火偏盛的人,舌头*腻*腻的

4、老人、病后消化能力较弱的

5、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为何这五种人最近一定不要吃呢?

端午节是*五月的开始,这时候天气潮湿闷热,天地间外感病邪最多,尤其是湿邪,而脾胃最怕的就是湿邪。

很多本身脾胃不好的人,身上湿气重,体质测试阳虚、气虚、痰湿、湿热分值比较高,这段时间身体的反应都比较大。

如果这时候吃了加重脾胃负担、难以运化的糯米粽,就容易出现不想吃饭、积食上火、反酸、打嗝恶心等脾胃不舒服的问题。

容易积食的小孩,老人和生病后脾胃功能弱最好不要多吃。

国内外的血糖研究都证明,热的糯米食品餐后血糖反应非常高,也就是说,它的消化吸收速度非常快,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

很多脾胃好的人吃粽子(注意,是不加油不加肉只加小枣的传统产品)和吃同样量的米饭相比,吃起来很快,胃里也并不觉得堵。

因为升糖快(GI值70),比白糖还快,所以糖尿病人和高血脂患者也不推荐吃。

为什么古代会流传下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啊?

粽子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健脾暖胃,非常适合初夏食用。

除了追忆屈原的文化传统,端午时节正是农忙时节,古人这时候体力劳动大,天气又热,身体消耗很大,而且古人多是缺营养的状态,这时候吃点补虚的粽子是很好的。

如今呢?

我们吃得太好,动得太少,很多都是脾胃受伤,营养过盛的代谢病(高血糖、高血脂等),端午放假可能运动更少了。

又湿又热的天气(邪实)加上更弱的脾胃(正虚),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吃粽子不舒服了。

如果想吃怎么办?

如果吃完不舒服又想吃,吃完又怕消化不良,有什么办法?

1、分量合适、不当早餐和睡前甜点,不空腹食用。

2、合理搭配其他食物,缓解肠胃负担。如吃粽子时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和茶水。

粽子主料可以部分用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3、粽子趁热吃,不宜与冷饮同食。

糯米在放凉之后,会变得难以被消化。这跟糯米中的支链淀粉有关,在热乎的状态下,支链淀粉糊化,会更容易被消化。而放凉后,支链淀粉也会老化回生,也就是大家直观感受,粽子变得更黏,就会影响身体消化。

4、吃粽子后喝消滞茶

吃粽子后可以喝一些消滞茶,能更好的帮助身体消化,让肠胃减轻负担。如果不知道喝什么可以用山楂六物膏消积食,还能补养脾胃。

里面山楂、麦芽消食健胃,行气散瘀,能够帮助脾胃运化食物,还能化浊降脂,消胀,让肚子里的气和垃圾快快的排出去。

陈皮、山药、茯苓健脾益气,祛湿化痰,让你的脾胃对食物的吸收更快、更强,中焦的气运行的更顺畅,特别适合五月湿气重的时候喝;

大枣、蜂蜜、冰糖甘补脾土,调和味道,甜甜的。山楂也能活血降血脂。

山楂六物膏养生膏滋膏方小店月销量¥39.9¥4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糖尿病人禁用、孕妇禁用,其他人没事可以冲一两杯来喝,酸酸甜甜很好喝。小朋友也可以喝,帮助消化,不容易积食感冒、发烧,还能胃口好。

5、提高脾胃运化能力

不敢吃粽子的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脾胃的功能,可以用四神汤散,山楂六物膏是通与补兼顾就没有四神汤散纯补的补益功效强。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相继病倒。

面对此种情况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于是乾隆皇帝命当地知府张榜求医,不久,有一僧人前来揭榜,在把过脉之后开出「莲子、芡实、怀山、茯苓等量炖猪肚」的药方,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

本是「四臣汤」,传着传着就变成「四神汤」。这个健脾胃、补气血的食疗方在台湾、香港、广东等地非常有名,几乎家喻户晓,说它是「四神」一点也不为过。

方法也很简单:莲子、茯苓、怀山药、芡实各20克,洗干净备用;猪肚克,洗净切小片(或排骨);所有食材一起放砂锅小火炖2小时即可,吃肉喝汤。

素食的话可以加一些冻豆腐,放*芪或*参5~10克,增加补气的作用,放5碗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成2碗水就可以了,也很鲜甜。

这个四神汤非常适合环境潮湿、或是体内湿气重,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常拉肚子的人喝!

这个汤的配伍很好的把「脾运水、肾主水、肺行水」这个水液循环转起来了!

茯苓:健脾利湿,可以把中焦无法代谢掉的水液从下焦排出去;芡实:健脾祛湿,与茯苓是强强联合,即增强了脾运化水的作用,让体内的湿气通过尿液很好的排出体外;怀山药:健脾益气,滋肾益精,还能补肺气。肺气足则有利于推动水液到达头面部及全身皮肤,还可以将水液向内向下输送,来濡养其他脏腑,使得祛湿而不伤阴不助燥。莲子:脾之果,补脾止泻,又能养心安神,减少内耗,让脾肺肾都能踏踏实实的运化水液。不过煲汤还是挺费功夫的,买洗切煮至少2小时起步。平时工作忙或者家里煮食不方便的小伙伴,也有更方便的选择,我们把四神汤做成了粉粉:四神汤散

食材一定要原产地道,河南焦作的垆土铁棍怀山药,神农架的野生茯苓,湖南湘潭的莲子,云南的红薏仁。吃过才知道,口味功效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四个食材均低温烘焙,低温的好处是将营养充分保留,而烘焙做成半熟粉,更方便冲饮,避免生涩不好消化。

拿到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如果是品质差的粉粉,会因为薏米的特殊而有一些「霉味」,这个完全没有。烘焙之后,很香,「香入脾」,光是这甘淡的香气,脾胃就十足的喜欢。

这个做成了粉粉,早上吃,晚上吃,加餐都可以。脾胃好了,有一点容易饿,所以建议早上还要吃一些别的,我习惯是吃点豆制品,或是全麦面包,加点坚果什么的更有饱腹感,还有很多人早上也会吃点青菜,都非常好,记得是热的。

注意:尽管四神汤适合很多人,但大便燥结(球状便便)的人不适合,小孩如果没有上面的症状也不用吃了。

对人体来说,端午前后阳气浮在体表,内里空虚,脾胃最是虚弱。古人除了吃粽子补虚,这时候会节欲,养心安神,但现在很多人都不重视了。

吃粽子好不好,怎么吃好是对身体负责。端午将至,除了吃,也希望大家能静下来,多走进自然,寻找与自然的调和、平衡。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将至,这5种人不要多吃粽子,吃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