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湿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特应性皮炎湿疹频发,规范治疗很重要 [复制链接]

1#
北京雀斑防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然而由于气候、遗传、生活方式等原因,皮肤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特应性皮炎(AD)由于发病率高、病程慢、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给皮肤科医生和患者带来很多困扰。虽然目前特应性皮炎仍然无法治愈,但正确认识和正规治疗有助于改善疾病的控制状况,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为了规范和指导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推出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版)》,今天我们将该指南中的重点内容向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一)疾病定义

特应性皮炎,AD,又称为特应性湿疹、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瘙痒。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在皮肤科中,特应性皮炎可以说是“第一病”——是发病率最高的皮肤病之一。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范围内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发达国家儿童的患病率达10%~20%,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10余年间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接近13%,1~12月龄婴儿患病率更是超过30%,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虽然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目前研究认为,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发病的重要环节。

(二)临床表现与治疗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1.临床分期与表现

1.1.婴儿期(出生至2岁):皮损多分布于两颊、额部和头皮,皮疹以急性湿疹表现为主;

1.2.儿童期(2-12岁):多发生于面颈、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

1.3.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

1.4.老年期(60岁):男性多于女性,皮疹通常严重而泛发,甚至出现红皮病。

基础治

2.基础护理与管理

·2.1.洗浴有助于缓解症状,建议洗浴温度在32~37℃,时间5~10分钟,如皮损有感染的倾向,可在盆浴中加入0.%的次氯酸钠以抑制细菌,缓解病情,最好每日或隔日洗浴1次;

·2.2.外用保湿润肤剂有助于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建议足量多次使用,沐浴后立即使用,建议发作期儿童每周用量至少g。

·2.3.生活中应该尽可能改善环境,避免搔抓、摩擦,毛织物、酸性物质、漂白剂等刺激;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

·2.4.避食明确过敏的食物,5岁以下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和大豆,5岁以上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为坚果、贝壳类和鱼类,青少年和成人食物过敏少见。

·2.5.尽可能避免接触致敏物。

3.外用药物治疗

·3.1.外用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强度及剂型,推荐外用激素降阶梯疗法:在初始使用足够强度的制剂,以求在数天内迅速控制炎症,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的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3.2.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推荐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以及乳房、肛门、外生殖器部位控制炎症与瘙痒症状,或用于主动维持治疗减少复发。常用药物包括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他克莫司软膏有0.03%(儿童用)与0.1%(成人用)多种规格可选。这类药物长期使用不会引起皮肤屏障破坏、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对于不能耐受药物刺激反应的部分患者,建议先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症状后,再转换为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治疗。

4.系统治疗

·4.1.系统用糖皮质激素:只有在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情况下短期应用。

·4.2.口服抗组胺药:推荐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必要时可加倍剂量;

·4.3.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使用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4.紫外线治疗

适用于中重度成人患者慢性期、苔藓化皮损,控制瘙痒症状及维持治疗,推荐选择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和中大剂量长波宽谱紫外线(UVA1),配合外用糖皮质激素及保湿剂。12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全身紫外线疗法。

5.其他治疗

·5.1.瘙痒治疗:润肤剂、抗组胺药、外用抗炎药物等可以缓解瘙痒;

·5.2.抗微生物治疗:对具有细菌、病*、真菌感染指征的患者予以相应的抗细菌、抗病*或抗真菌治疗;

·5.3.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建议治疗周期3年以上。

(三)治疗原则

特应性皮炎以轻中度患者为主,每位患者都应该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遵循循序渐进的阶梯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基础治疗:健康教育,使用保湿润肤剂,寻找并避免或回避诱发因素。

2.轻度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对症治疗,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治疗合并过敏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止痒;对症抗感染治疗。

3.中度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症状,必要时湿包治疗控制急性症状;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主动维持治疗。

针对特应性皮炎带来的长期困扰,中华医学会《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版)》提醒您,规范诊疗应与日常护理并重,才能更好地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皮肤健康!

文章医学内容来源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版).中华皮肤科杂志.;53(2)1-88

引自:感知关爱A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