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妈妈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家11个月的宝宝,总是无缘无故打自己的头,越拦着他打的越欢越用力,医院看看呀?不知道是头不舒服,还是有自虐倾向。愁死了!麻烦C妈看到回复我一下。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位宝妈的焦虑了,其实不只是这位宝宝,很多小宝宝到了一岁左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虐”行为。
大约有20%的宝宝都会出现类似的自虐行为(男孩出现的比例更高)。通常在6~12个月左右出现,到2岁左右,这种现象更是大胆猖狂。让老母亲看了都直呼“好家伙,是个狠娃!”,真是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等到了3岁以后,打头等行为才慢慢消失。
CC和DD小时候也这样,因为有了CC的经验,DD这还好说。CC那会可把我吓得不轻。
CC一岁两个月的时候,经常摇脑袋,那小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真的一点没有夸张,摇得巨快)。别说她了,我看着都晕,心想这孩子不会是脑子有问题吧。
无医院查一查的冲动,都被C爸给按了下去。
为这,C爸没少受我和CC奶奶的埋怨(这会想想C爸好可怜哈)。好在过了段时间,CC的这种行为慢慢少了,我这才放下心。
到了DD这,当他不到一岁也出现了抓耳朵、打自己脑袋这种“自虐”行为时,老母亲我就淡定了很多。只要保证不让他自己受伤,其他的就随他吧。
反正疼的人也不是我。
反而是CC大惊小怪地说:“DD好傻,他自己打自己”。
老母亲心想,你小时候也没精到哪去。
其实我想说对于紧张孩子的那份心,我们都一样,但凡孩子出现一丁点的怪异行为,老母亲都会高度紧张,担心是不是发育上出了问题。再加上过来人的“指导”,也就免不了一阵骚操作。
好吧,希望现在写这篇文章还不算太晚。
废话不多说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孩子那些令人费解的“奇怪”行为。
01摇头
人类幼崽,到了某一阶段都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就比如说摇头。
他们可能在睡觉前意识不清的左右摇头,也可能在开心时欢欣雀跃的摇头,还有可能坐着时毫无原因的摇起头来。
头摇起来的频率,就像吃了炫迈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
要是大人这么摇头,别怀疑,他肯定不是在蹦迪,就是有毛病。
但是对于人类幼崽,别担心,这些都可以被合理化。
摇头原因:
1.双侧内耳发育不均衡:
内耳是掌握人平衡感的器官,小宝宝双侧内耳发育不均衡,会使耳内有异物感或头部有晕眩感。
通常在孩子4、5个月的时候出现,不用治疗,多数孩子在一岁后会逐渐好转。
虽然不用管,孩子这种行为也会逐渐消失,但也是有改善方法的。小月龄宝宝可以多趴,多爬、多翻身。大一些的宝宝可以大人抱着转圈圈、荡秋千或放腿上做腿前屈等活动。这些都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感,促进内耳发育。
2.表达不舒服:
如果宝宝头部起了湿疹,从而引起的瘙痒、烧灼感也会让宝宝不舒服,导致宝宝通过摇头抓耳朵来缓解。
宝爸宝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脖子、耳后、头皮上是否有丘疹状红疹。若有则注意日常保湿,选择柔软亲肤的衣服、被褥等,严重的话搭配药物治疗(医院检查开药使用哦)。
天气热的时候,宝宝头部出了汗,汗液刺激头皮或身体不舒服,也会导致宝宝通过摇头来缓解不适,表达自己的不舒服。
宝妈宝爸可以摸宝宝后背,若宝宝后背温热,手脚微凉说明温度正好。若后背潮潮的并且手脚烫烫的,则说明温度过高或穿盖过多哦。这个时候要给宝宝减衣减盖,调试适宜温度哦。
这些情况要注意:
如果宝宝摇头剧烈并伴有点头、翻白眼、身体或头部前屈等症状,则可能是痉挛症,医院诊治。
02抓挠耳朵
很多宝妈一看到宝宝挠耳朵,就忍不住想给孩子掏耳朵。但其实,这也是一岁左右的娃经常会出现的一个看似不正常却非常正常的行为。
出现抓挠耳朵的原因:
1.表达情绪:
宝宝饿了、困了、开心了、烦躁了都是有可能抓挠耳朵的。这就需要宝妈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了解宝宝的需求。
2.不适感:
我们都知道耳鼻喉是相同的,出牙时的不适感会传递到耳道,导致宝宝经常抓挠耳朵。
内耳发育不均衡,导致的不适感(同上)。
湿疹,同上检查宝宝耳朵内外有没有湿疹。
3.好奇:
3岁后宝宝拥有自我意识,会对自己身上的一切器官好奇,就像吃手、吃脚一样,宝宝同样会对耳朵好奇。于是,就会经常揪耳朵。
下面这些情况需要额外注意:
长时间不停的抓挠耳朵,且排除湿疹和蚊虫叮咬等情况,则需要检查宝宝耳朵是否进了异物。
若宝宝耳朵进了异物,万不能贸然自己上手掏。应让宝宝侧身看异物是否能自己掉出来。如若不能,医院,让医生处理。
耳朵流脓,则可能是中耳炎。中耳炎算是1~2岁的高发疾病,宝宝吃奶的姿势不对,或洗澡时鼻子进水,都可能会导致液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腔。且由于受鼓膜的阻挡,中耳道的液体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因此引发炎症,导致中耳炎。
相反我们担心的耳朵进水会引起中耳炎,反而概率不高。因为从耳朵进的水,是留在外耳道的,很容易排出和擦干。
温馨提示:宝宝耳朵内的耵聍(耳屎啦)是不用故意清洁哒。它们一般会随着宝宝咀嚼、吞咽等动作被震出去哒。我就经常在床上捡到DD的耳屎或鼻屎哈。
当然,真到了非掏不可的时候,也请大家控制住自己。因为你很可能没掏出耳屎,反而把它推得更深,更甚至损伤了宝宝的耳道和鼓膜,那就得不偿失啦。
所以,请挂耳鼻喉科,让专业的人来吧。
03打自己脑袋
打自己脑袋这种“自虐”行为,其实在宝宝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通常原因:
1.表达情绪:
就像有些情绪控制能力差的大人,生起气揪头发、大吼大叫来释放情绪一样。当宝宝感觉不开心、烦躁等时,也会通过打自己的方式表达情绪。
这就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耐心地指导,帮助宝宝正确认识并合理纾解情绪。如:
想要玩具却拿不到时:“宝宝想要玩具却够不到,所以着急了是吧,没关系,妈妈帮你拿下来”。
搭积木总是倒时:“积木总是倒,宝宝很不开心是吗?没关系,妈妈陪你再试试”
当然,在宝宝因情绪打自己时,我们一定要确保宝宝是安全的。有些宝宝可能会拿玩具或其他的物品打自己,一定要确保宝宝身边没有尖锐、坚硬的物品。
2.吸引大人注意:
当某一次不经意的打自己时,你发出了“哎呀,干嘛打自己!”并配有紧张惊恐的表情,宝宝觉得有趣极了。
小心脏噗噗地兴奋起来,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你会是什么表情,于是更加疯狂地打自己头。
或者你玩手机、干其他事情时,宝宝发现一打自己你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