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光疗仪治皮肤病 https://m.39.net/disease/a_9225608.html“痒啊~痒啊~痒啊~痒!”……你是不是也因为皮肤干燥、瘙痒、忍不住想要挠抓,然而挠抓只解一时之爽,继而仍然会很痒甚至挠破皮引起感染,不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甚至连睡觉都不得安稳。或许,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特应性皮炎。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以及病因?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如下:
遗传因素
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特应性皮炎最强的风险因素,这也是当我们怀疑患者特应性皮炎时,在病史询问的过程中会着重问患者及患者亲属有无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的原因。
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本病最强的风险因素。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不正确的洗浴、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等。
免疫因素
Th2型炎症是AD的基本特征,IL-4和IL-13是介导AD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同时,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AD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是?
从刚出生的小宝宝到老年人,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遇到特应性皮炎。
婴儿期(出生至2岁)
皮损多分布于两侧的面颊、额头和头皮,皮疹主要表现为急性湿疹,如面部红斑、丘疹、渗出,后逐渐蔓延至四肢伸侧。
儿童期(2岁~12岁)
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面颈、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
青少年与成人期(12岁~60岁)
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部,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
老年期(>60岁)
老年期是近几年来逐渐被重视的一个特殊类型,男性多于女性,皮疹通常严重而广泛出现,甚至出现红皮病。
此外,特应性皮炎患者也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如皮肤干燥、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手足部皮炎/湿疹、眼睑湿疹、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膜炎、眶下褶痕、鼻下和耳根皱褶处湿疹、眶周黑晕、白色糠疹、出汗时瘙痒、对羊毛敏感、过度虫咬反应等。
部分患者会同时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结膜炎特别常见,并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如何确定得了特应性皮炎呢?
当患者表现为湿疹样皮损,临床医生应怀疑有特应性皮炎的可能,需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全面体检进行诊断。必要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斑贴试验等检测。
“皮肤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诊断标准
次要标准如下:
①屈侧受累史
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面颊部的皮疹
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
在4岁以下儿童的父母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
④有屈侧湿疹
4岁以下儿童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
⑤2岁前发病
适用于大于4岁患者
确定诊断:主要标准+3条或3条以上①-⑤标准
特应性皮炎的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也有更多的诊断方式,例如1看:有没有对称性湿疹;2问:病程是不是超过6个月,有没有个人/家族特应性疾病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3化验:血常规,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指标有无异常。
虽然大家参照以上的标准已经可以基本的诊断自己是否是特应性皮炎,小皮还是建议大医院看医生进行规范的诊疗~
日常如何护理特应性皮炎?
1、生活环境
避免各类化学、机械刺激,如搔抓、摩擦、毛织物、酸性物质、漂白剂,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建议穿宽松、棉质、浅色的衣服,按照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适宜居住温度为18℃~22℃,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
2、饮食
饮食是大家最常问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特应性皮炎的关键一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小麦、花生,5岁以上儿童常见的有坚果、贝壳类和鱼类,青少年和成年食物过敏少见。不建议患者以上食物通通不吃,过度忌口往往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建议做好饮食记录,若食物和皮疹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建议避食4~6周,观察皮疹改善情况,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
3、洗浴
水温不宜过高(32~37℃)、频次不宜过密(每日1次或两日1次)、时间不宜过长(5~10min),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其pH值最好接近表皮生理(pH约为6),沐浴结束擦干皮肤后即刻外用保温剂、润肤剂。
4、保湿润肤
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往往皮肤干燥瘙痒,外用保湿润肤剂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缓解瘙痒,建议足量多次使用,建议儿童每周用量至少g,成人每周用量g。冬季根据皮肤干燥情况可选用富含脂类的润肤剂。
稿件来源:陕西省皮肤性病防治所
本期统筹:陈小瑜
本期编审: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