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头皮毛囊炎是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的一种炎性改变,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发于头部的就称为头皮毛囊炎。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全面分型毛囊炎,随症立法、依法组方、组方给药;注意饮食生活起居,从临床治疗到生活调理。
病因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项部。发于头部的就称为头皮毛囊炎。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后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
相关症状
毛囊炎多见于成年人,自觉瘙痒或有轻度疼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皮疹初起时为针头大小,红色毛囊性丘疹,逐渐变成粟粒大脓疱,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脓疱破溃后,排出少量脓血,结成*痂,痂脱即愈,不留疤痕。毛囊炎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发生于头皮的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治疗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进而熏蒸肺系,蕴结肌肤而发。邪*郁久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脓*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毛囊炎。或因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侵袭,风外搏结而致。
内治法:
初期宜清热解*,方用五味消*饮。若患者体表出现散在淡红色丘疹及小脓疱,自觉刺痒疼痛,舌质红,苔厚腻等湿热盛表现者,宜清热解*利湿,方用金薏汤;若患者素体虚弱,病程迁延,出现面色萎*,食少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气阴两虚表现者,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方选蓝芪汤。
局部治疗:
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1)2.5%碘酊: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2)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全身治疗:
(1)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口服复合维生素。
(2)调节免疫:转移因子4ml皮下注射1/2日。
平时护理
1、饮食调理:少食过甜、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粗粮代替细粮;
2、注意清洁:洗头时避免用力搔抓,可适当使用硫磺肥皂洗头,具有去油、杀菌的作用;勤换枕巾、帽子;
3、药物治疗:可适当外用红霉素软膏、达维邦软膏、百多邦软膏等消炎药膏,必要时可口服少量药物。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