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湿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皮肤湿疹 [复制链接]

1#
我曾经做个一个疗程的能量医学治疗,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脚底原来每天都要积累厚厚的皮屑变得明显减少。这是不是与湿疹治疗是一个原理?皮肤湿疹是一个症状表现,尽管不是什么大病,但会给大家带去很多不适,在暴露部位影响美观,在隐蔽部位又瘙痒难受,而且治疗普遍来说很麻烦,能用药后快速见好的很少,更多的是短期用药后缓解,一停药又复发,下一次用药效果就更差。还有很多报道说皮肤湿疹与免疫力有关系,反复迁延不愈的个体又会担心会不会得肿瘤或什么坏毛病,造成心理抑郁,进而产生消化道不适、睡眠障碍等。那么皮肤湿疹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应该怎么正确认识?皮肤湿疹的病因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也是容易迁延不愈的、给大家生活带来不适的是特应性皮炎。医院的陈颖炜医生和大家做一些交流。一、好发人群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最常发生于儿童,但也可累及成人。特应性皮炎常伴有免疫球蛋白E(IgE)升高,同时会有特应症的个人史或家族史,特应症是指包括湿疹、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在内的一组疾病。特应性皮炎约见于全球5%-20%的儿童。该病可发生于任何种族或地区,但在城市地区和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发病率似乎更高。一项针对-年间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系统评价发现,在非洲、东亚、西欧和部分北欧地区,特应性湿疹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我国也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且随着城市化的拓展和环境污染的增多,更加剧了这一趋势。60%的特应性皮炎发生在1岁以前,将近85%的病例在5岁前发生。儿童的患病率数据显示女性略高于男性(1.3:1)。约50%在儿童期被诊断特应性皮炎的患者长大后会有持续的特应性皮炎。二、易感因素有特应症(湿疹、哮喘或变态反应性鼻炎)家族史,参与皮肤屏障功能的丝聚蛋白基因(FLG)存在功能缺失性突变,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约70%的患者有特应性疾病的阳性家族史。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疾病的儿童发生特应性皮炎的风险是父母均无特应性疾病儿童的2-3倍,如果父母双方均有特应性疾病,则该风险为3-5倍。虽然30%-8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对某些食物敏感,但是研究观察发现,辅食的选择,或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对食物的规避,似乎对特应性皮炎的危险因素没有减轻。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皮肤屏障异常、免疫应答缺陷和皮肤常驻微生物菌群改变。关于皮肤炎症是起始于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由外向内”假说)还是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由内向外”假说),目前仍存在争议。三、临床表现皮肤干燥和重度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基本体征。然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具体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疾病活动度。急性湿疹的特征为强烈瘙痒的红斑状丘疹和水疱,伴渗出和结痂;而亚急性或慢性皮损表现为干燥、鳞屑或表皮剥脱性红斑状丘疹。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长期抓挠导致的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及皮肤裂隙。对于许多患者,不同阶段的病变可能同时存在。大部分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对多种环境刺激高度敏感,包括食物过敏原和吸入性变应原、刺激物、物理环境的变化(包括污染、湿度等)、微生物感染和应激。不同年龄的临床表现如下:在婴幼儿(0-2岁)中,特应性皮炎典型表现为瘙痒、发红、鳞屑和结痂性皮损,发生在肢体伸侧面和脸颊或头皮。皮损通常不累及尿布区。急性皮损可包括水疱,严重者可出现浆液性渗出和结痂。在较大儿童和青少年(2-16岁)中,特应性皮炎的特征为渗出较少,而且常在肢体屈侧(特别是肘窝和腘窝、手腕的掌侧、脚踝及颈部)分布有苔藓样斑块。颈部两侧可能出现网状色素沉着,即所谓的“特应性脏脖子”。在成人中,特应性皮炎明显更为局限性和苔藓化。大部分病例的受累部位为肢体屈侧。较少见情况下,皮炎可能累及面部、颈部或手部。在所有年龄段中,如是重症病例,身体的任何区域均可受累,但腋窝、臀部或腹股沟区病变并不常见;这些部位的皮损应多考虑其他诊断,例如银屑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四、治疗措施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瘙痒和皮炎),防止病情加重并将治疗风险降至最低。所以标准治疗方案,以抗炎制剂及皮肤润燥保湿为核心,但是重症患者可能需要光疗或全身治疗。最佳治疗需要多方面联合方案,包括消除加重因素、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及保持皮肤水分、患者教育,以及药物治疗皮肤炎症。临床上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不同程度:轻度–局部皮肤干燥、瘙痒不频繁(伴或不伴小面积发红);对日常活动、睡眠及心理社会健康状态影响轻微。中度–局部皮肤干燥、频繁瘙痒、发红(伴或不伴抓挠引起的皮肤破损及局部皮肤增厚);对日常活动和心理社会健康状态有中度影响,经常影响睡眠。重度–广泛性皮肤干燥、持续瘙痒、发红(伴或不伴抓挠引起的皮肤破损、广泛性皮肤增厚、出血、渗出、皲裂及色素沉着改变);日常活动及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限,夜间睡眠缺失。对轻至中度疾病患者:外用皮质类固醇和润肤剂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治疗手段。不同效价皮质类固醇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身体受累区域及皮肤炎症程度。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代替外用皮质类固醇,尤其是治疗面部(包括眼睑)、颈部及皮肤皱褶处的病变。外用皮质类固醇的用法为一日1-2次,持续2-4周。同时应联合使用润肤剂,一日随意多次使用。可在外用皮质类固醇之前或之后使用润肤剂。对于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我们建议使用中效至强效皮质类固醇。急性发作者可用超强效或强效外用皮质类固醇不超过2周,然后换为较低效的制剂直至皮损消退。对中至重度患者:如果经过最优局部治疗后仍有中至重度皮炎,可能需行光疗或全身性免疫调节治疗来充分控制病情。另外,德国的能量医学技术已在临床初步应用,在特应性疾病治疗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效果,给临床患者带来了福音。以上是对皮肤湿疹这一常见不适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大家如有需要进一步咨询,可致电陈医生-,或编者。——————————————————

附录:能量医学在皮肤湿疹等特应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源自德国的能量医学技术,利用生物波反馈调节原理,对体内物质和细胞的能量波进行感应和检测(可检测种过敏原物质、体内各系统细胞活动等),了解细胞活动状态,以及对物质的敏感程度,并进而指导个体避免过敏原物质,同时对产生特应性反应(过敏反应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的细胞和物质活动进行抑制,从而协助机体消炎排*的作用,达到清除过敏原物质,稳定细胞,消除特应性反应的目的,在皮肤湿疹、牛皮癣、红斑狼疮等皮损疾病和过敏性鼻炎等治疗方面均显示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简介

陈颖炜:医院皮肤科医生(长宁区泉口门诊部)。

陈医生拥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于毛发管理、皮肤管理和身材管理,在脱发、妊娠纹、痤疮和病*疣的的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院),之后一直从事于皮肤科临床工作,并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国际高级营养师资格证。

陈医生是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学分会成员;上海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成员。

同类文章链接:

什么是科学的饮食?

营养素解析

什么才是正确的体检?

如何根据自己健康情况设计正确体检?——胃肠疾病篇

如何根据自己健康情况设计正确体检——“三高”篇

如何根据自己健康情况设计正确体检——“肿瘤”篇

如何有效防治心肌梗塞?

中风如何防治?

如何看待高血压?

如何看待脂肪?

你会正确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血糖吗?

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肿瘤并不可怕

肿瘤精准诊疗介绍

如何看待结节?

肿瘤免疫治疗解析

如何看待PD1和癌症根治?

如何接受免疫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

老年性痴呆的防治

衰老与防治

如何合理预防与治疗帕金森病?

失眠怎么办?

抑郁能治吗?

颈腰椎不适怎么办?

过敏性体质要紧吗?

类风关能治好吗?

前列腺的常见疾病和治疗对策

对有效防治新型冠状病*的几点拙见

如何做好防疫并抗焦虑

新冠病*感染的治疗解析

新冠病*的抗体到底有什么用?

新冠病*何时了?

印度为什么感染新冠病*者比较少?

浅谈口罩使用

吸氧是养生第一要素

过敏性鼻炎立竿见影的治疗

脂溢性脱发

幽门螺旋杆菌的防治

就医的常见困惑和解决措施

聊聊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天热了,新冠怎么办?

如何有效防治动脉硬化?

尿酸指标高怎么办?

如何看待免疫力?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